• 默认
  • *新
  • 销量
  • 价格
  • 06

    2019/12

      “废钢铁作为钢铁工业的重要铁素原料,可以大量替代铁矿石原料,是节能的可再生资源。加强废钢铁综合利用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工信部将从4个方面推动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11月2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在于福州召开的2019年全国废钢铁大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六届八次理事扩大会上指出。  此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和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处调研员郑高春、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朱丽红、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汤明、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敬法、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波到会并致辞。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秘书长孙建生主持当日上午会议。  来自国家相关部委、行业组织、各大钢铁企业、协会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废钢铁回收加工准入企业、生产制造加工废钢的设备企业、废钢铁和冶金渣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科研院所的10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废钢产业的良性发展,落实好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解决废钢铁加工企业存在的税收和环保问题、废钢加工产品质量如何适应钢铁冶炼新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度思考,以全新视角探索废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用好废钢铁意义重大  迟京东在会上分析我国钢铁业发展情况时指出,今年前10个月,钢协会员企业利润总额下降,销售利润率同比下降3.1%,这与进口铁矿成本过高有很大相关性。原料采购成本上升20%以上,长远看会影响钢铁行业平稳可持续发展。预计2025年钢铁积蓄量为130亿吨,其中建筑用钢占比约为55%,回收周期达30年以上,而汽车业的废钢回收周期较短。迟京东表示,加快废钢利用对钢铁工业流程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短流程工艺将来会有根本性改变。随着家电、汽车报废高潮来临,废钢将增加,资源将不再紧缺。  迟京东认为,加快废钢循环利用将改变钢铁生产方式和布局。过去是以资源为依托,哪有铁矿哪就有钢厂。未来,电炉钢发展将围绕以废钢为原料、以电力为能源的模式展开。一方面,布局将改变,环境容量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在环境敏感地区,电炉炼钢就有市场,短流程会代替长流程;另一方面,炼钢方式也将改变,企业规模与产品品种将重新匹配。流程、布局、生产方式的转变将大大推动废钢发挥低碳绿色功能。他强调,超低排放是末端治理,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加快废钢有效利用,是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废钢资源结构改变,产量将大幅增加  根据废钢协会统计预测,2019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量总量为2.4亿吨,同比增加2000多万吨,增幅为9%。其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0.4亿吨,占资源总量的16.7%;社会采购废钢2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3.3%。在这2.4亿吨资源总量中,炼钢生产消耗废钢2.15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9.6%;铸造行业消耗0.18亿吨,占资源总量的7.5%;还有近1000万吨钢筋头和粉碎料用于高炉变成铁水。今年1月~9月份,全国进口废钢18万吨,废钢协会统计的重点钢铁企业进口废钢量为零。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结合上述数据分析指出,社会废钢铁资源的供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来的“地条钢”企业占用的近亿吨废钢资源都转到正规主流钢铁企业。废钢铁市场供给结构和流向实现了优化,废钢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据业内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废钢铁产量将超过3亿吨。对此,李力表示,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钢厂布局、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工信部高度重视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废钢铁加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公布了6批共252家废钢铁加工企业,总加工能力超过7000万吨。随着第7批准入企业的加入,预计规范企业的总加工能力将超过1亿吨。   废钢产业仍有3方面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尽管废钢铁资源量迅速增加,但资源利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李树斌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  一是废钢质量问题。目前废钢质量检测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目测检测,没有第三方认证,缺乏智能化机械化设备检测,容易出现质量异议和经济纠纷。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和废钢回收加工企业严把废钢质量关,加强社会废钢铁挑选分类,把高合金废钢、不锈钢废钢、镀锌汽车板废钢筛分挑选出来,分类堆放,为钢铁企业“多吃废钢、吃好废钢”创造条件。  二是环保问题。随着国家新环保税法的实施和环保督察力度的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冶金渣,特别是转炉和电炉钢尾渣综合利用问题已迫在眉睫,有的企业已被电视台曝光,有的企业从今年4月份已开始缴纳25元/吨的固体排放税。同时,全国范围内每年还会产生600万吨左右的破碎线尾料需要处理。虽然处理难度不小,但仍需要做好合规处置。  三是废旧商品交易进项税发票问题。从2016年6月份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对部分省市废旧商品异地开票问题例行检查。有些省份和局部地区采取了很多办法,开票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进项票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企业的税收风险依然存在。  从多方面推动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如何实现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李力指出,工信部将从4个方面着手推动:  一是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废钢铁回收、拆解、加工、配送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一批区域型废钢加工配送中心,与钢铁企业布局相适应。  二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强对公告企业的监管,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促使钢铁企业牵头成立大型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引导废钢铁资源合理流向。  三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废钢铁加工、分类、质量控制、检测检验及产品装备节能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订。提高废钢铁炉料品质,对废钢铁采购、加工、利用全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装备及工艺,鼓励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四是积极落实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废钢铁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废钢铁规模化、高质化利用的产业政策,鼓励钢铁企业改进工艺技术、流程结构,提升电炉炼钢比例。  对于废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王新江呼吁要合理制订政策,推动低碳废钢工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杨尚宝同时指出,冶金行业是个综合性产业,因此,要与其他行业(如化工水泥行业等)多联系,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步伐。他提出,要推进废钢铁冶金渣产业发展,除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外,还要注重通过行业标准**的方式来推动原料、生产工艺提升,并且要面向市场,各界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术界和企业界要共同参与制订相关政策。同时,企业应在行业协会领导下进行协调与自律,为政策制订发挥作用,以维护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 05

    2019/12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2019版》),G115 马氏体耐热钢、大吨位工程机械用超高强钢板、海洋工程用低温韧性结构钢板等40种先进钢铁材料入选。《目录2019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2018版》)同时废止。两年的目录对比发现,此前被列入《目录2018版》先进钢铁材料的品种中,新型高性能掘进机刀具用钢、高铁车轴用轨道交通用钢、高精度高温合金管材、船用耐蚀钢、特种无缝钢管、特殊密封用丝带材等7类品种没有被列入《目录2019版》。《目录2019版》与《目录2018版》相比,有11种先进钢铁材料的名称相同,但部分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 29

    2019/11

     日前,工信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04号建议称,关于制定《特钢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建议,认为不宜再以政府名义出台《特钢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但工信部会支持行业协会牵头,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方式,引导特钢企业规范经营。回复同时称,将从4个方面支持特钢产业发展:一是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二是抓好行业规范管理,三是引导发展短流程炼钢,四是推动钢铁新材料发展。  特钢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努力方向是什么?特钢协将如何通过制定标准**行业发展?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有哪些钢种迫切需要规范,并制定相关标准?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对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王怀世进行了专访。   本报实习记者 赵萍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钢铁未来发展看特钢。”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简称特钢协)秘书长王怀世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说,特钢行业未来发展重点和努力方向,目前就是工信部给予支持的4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解决部分关键产品‘卡脖子’问题,解决特钢行业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的背离问题,不断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对特钢产品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特钢协于1986年成立,与特钢行业共同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大规模装备现代化改造,以及2015年全行业亏损72.1亿元等几个关键时期,见证了我国特钢行业自1986年以来的发展史。2019年,特钢协获批成为全国首批28家入选培优计划的社会团体,也是钢铁冶金领域**的入选机构。   特钢协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积极发挥“兜底线”和**作用  “让行业协会来引导国家在规范管理工作中无法涉及到的领域,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自律发展,这是我国政府多年以前提出的职能逐步转换的一个重要举措。”王怀世介绍,把特钢协推向特钢行业细分市场规范管理工作的台前,是因为特钢协对行业内各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储备和核心竞争力水平等情况相对熟悉,能够深刻、敏锐地察觉到所处行业的生存状态、存在问题、潜在危险和发展前景。  “伴随着特钢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标准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怀世指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特钢行业秩序,发挥标准“兜底线”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并在国家监管、社会监督的过程中,以标准化取代人为因素,确保规范性和实操性;二是发挥标准**作用,用标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结构调整。  2017年,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标准委员会成立。两年多以来,其制定了多个特钢产品细分领域的团体标准,在规范钢企市场行为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标准委员会制定,并于2018年1月16日实施的《T/SSEA 0009-2018 热轧合金钢棒》标准,明确了合金钢坯、材的特征,适用于国家相关部门(如海关对方形或圆形坯、材的鉴定),对规范进出口产品、打击偷税漏税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关于工信部在答复中提及的《工模具钢行业规范条件》,王怀世表示,根据专家意见,已将其更名为《工模具钢行业自律规范条件》,于9月18日公布,目前正面向国内工模具钢生产企业接收申请报告,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对企业申请报告进行评审,将符合条件要求的企业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他同时指出,通过《工模具钢行业自律规范条件》在产品质量、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安全等方面对企业提出要求,能够促进特钢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优胜劣汰,进一步缩小与美国、日本、法国及瑞士等国家之间的差距,推动我国工模具钢市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王怀世表示,随着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为进一步助推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特钢协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将通过重点关注国际国内两个特钢应用领域的细分市场来积极布局特钢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  一是瞄准****水平,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高端特钢产品标准,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二是制定细分领域团体标准,满足下游用钢行业定制化市场需求,提高客户端竞争能力。三是关注市场创新需要,围绕新材料,尤其是高端特钢产品和应用领域已经处于**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定适用性强、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或优于国际**水平的团体标准。  此外,特钢协将重点关注企业需求比较强烈的内容,如尽快出台支持特钢电炉钢发展的政策、对特钢企业废钢采购给予返税支持、放开特钢企业进口废钢禁令等。他同时表示,将持续关注生产经营不规范、扰乱特钢产品细分市场的细分行业,必要时出台相应的自律规范条件。   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特钢产业需控总量、求质量  “目前,我国特钢行业进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王怀世表示,这将进一步孕育、释放高端特钢产品需求。这种需求在风电、核电、航空、石化、汽车、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尤为明显。  “为了把握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特钢产业这一阶段要重点在细化市场需求、提升高端供给、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不断向高技术密集、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向迈进。”他指出,特钢行业今后应在控总量、求质量上下功夫。  “现阶段,我国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与成果转换还不匹配,产品质量大多还处于跟跑、并跑阶段,前瞻性基础研究还不够,**原创性成果还不多。”王怀世强调,要实现向领跑转变,需要彻底改善特钢产业目前的生存环境,促进整个行业研发比的提升。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今年初以来,特钢产业整体盈利水平低于全国钢铁行业平均水平,行业研发比目前只有0.7%,虽然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但距‘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研发比达到1.5%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随即,他话锋一转,“不过,特钢领军企业正在崛起。我们欣喜地看到,有重点特钢企业在目前的市场逆境中,经营状况同比、环比持续增长,研发比已经达到3%及以上。”  在钢铁新材料方面,王怀世表示,钢铁新材料大部分都是特钢产品,虽然我国特钢产量居****,部分产品和应用领域已经处于****水平,但总体来讲,离世界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后,王怀世指出,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特钢行业具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促进优钢产品走品质化道路,高端产品走国际化道路。鼓励特钢高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提升我国高端特钢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是梳理技术创新的新产品和细分领域的专用产品,重点关注在应用领域已经处于****水平的特钢高端产品。关于技术创新的新产品,如喷射成形工模具钢、轧制复合板等,将制定相关标准,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规范;关于细分领域的专用产品,将制定体现产品专用性的高水平标准和必要规范。  三是在钢铁新材料方面,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与科研院所、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解决制约特钢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并在实现技术突破后,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产业应用力度,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  四是加强特钢人才队伍的建设,在留住老科技人才的同时培养新科技人才,保持特钢行业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 25

    2019/11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了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人,农业学部7人,医药卫生学部10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具体名单如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此外,来自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王运敏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研究过钢铁工业生产的东北大学唐立新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同时,中国科学院也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跃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
  • 22

    2019/11

      背景和目的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节水、治水、管水、兴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全覆盖”,并提出“制定钢铁水效标准和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用水定额”等工作要求。  我国是钢铁大国,钢铁行业用水量约占工业用水量的10%以上,位居工业行业第三位,属于高耗水行业。2002年国家颁布了《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国家标准,并于2012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取水定额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钢铁行业节水技术进步,全面采取工艺节水、循环用水、废水回用等技术措施,用水指标稳步提升。吨钢取水量由2005年的8.71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3.12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从2005年的94.3%升至2017年的97.83%,节水总体成效显著。  然而,用水定额标准工作仍然滞后,尤其是工业用水定额普遍存在概念模糊、方法不规范、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的新形势要求。根据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效管理创新制度的要求,有必要加强有关标准体系的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促进钢铁企业开展节水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1.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是采取国家节水行动有效支撑的措施。国家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考核制度,钢铁行业作为高耗水行业,有必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节水考核制度,而构建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可以系统地、有效的规范钢铁企业用水。  2.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为钢铁企业节水工作提供了方向。在我国钢铁行业用水粗放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已执行近20年的钢铁联合企业取水定额,为促进钢铁企业节水提升用水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钢铁行业节水水平的提高,在企业用水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新情况下,节水管理中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已不能完全适应钢铁行业节水管理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制定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和产品用水定额,需要从工序和产品用水方面增加约束条件,从而**钢铁企业全方位精细化开展节水工作。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发展脉络及存在不足  (一)发展脉络:  钢铁工业用水定额的演变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的过程。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以来,钢铁行业用水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轴上看,可分为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2002年、2007年、十一五以来等几个发展阶段。  (二)存在不足:  近年来,钢铁行业对节水的关注度日益下降,节水管理水平止步不前,很难适应新的节水形势要求。现行取水定额的局限性凸现,作用十分有限,尤其在节水考核评价和水效管理方面缺乏依据,节水工作陷入管理瓶颈,难有突破。主要问题如下:  1.现行用水定额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尚处于用水量的初级综合评价阶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水质、用水过程、产品规格等用水关键因素,对用水定额的干扰研究还不够。  2.现行用水定额在用水水平较低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的作用还是明显的,但是一旦达到一个较高的用水水平,水管理瓶颈就会显现出来。  一是生产用水影响因素多元化。钢铁企业主要以钢铁联合企业的形式存在,其地理位置不同,供水条件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工艺路线不同,生产的主要产品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对企业取水的可比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仅通过取水定额进行简单的节水评价或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而且,单一的炼钢企业、轧钢企业也不在少数,用于联合钢铁企业的取水定额标准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类企业的需求。  二是水源种类复杂化。用水定额的范围界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与用水结构有关的生产范围界定,为便于分析比较,范围界定为钢铁联合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主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等生产设施,而自备电厂和矿山选厂等生产设施从中剥离出来,不计入取水定额中。另一方面对水种的范围界定,钢铁联合企业取水水种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城市中水、海水等,城市中水和海水属于非传统水源范畴,属于国家鼓励利用类替代性水资源,不计入取水定额,其他三类均属于淡水资源,国家严格管理控制。在取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过程中,一般取多少用多少,而地表水则有一个净化的过程,在生产用水之前的净化过程中会产生取水的损失,这些因素在原先的取水定额中均考虑不足。  因此,为适应国家节水新形势,必须创新性地开展钢铁行业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反映钢铁企业用水全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构建  (一)钢铁行业用水定额: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钢铁工业涉及黑色金属矿采选、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炼焦、铁合金冶炼、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金属丝绳及其制品的制造等方面,应该制定相关行业用水定额。  (二)钢铁工业企业分类组成分类:  钢铁工业生产是一个对冶金原料、辅料和产品进行采选、冶炼、加工、制造的复杂过程。  钢铁工业企业生产设施包括主要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生产设施等。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设施包括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辅助生产设施包括自备电厂、石灰、鼓风机站、空压站、氧气站、锅炉、水处理等;附属生产设施包括洗浴、食堂、绿化等;铁辅助企业包括与钢铁生产密切相关并有一定独立性的采矿、选矿、铁合金、碳素制品、耐火材料、冶金石灰、金属制品等钢。  (三)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构建和组成:  1.指标分级构建。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指标构建应从科学合理、节约用水、可操作性、有效覆盖等方面考虑,设定分级。依据我国现有的钢铁企业用水情况,用水定额指标宜分为领跑值、先进值、通用值三级指标。领跑值为节水标杆,用于**企业节水技术进步和用水效率的提升,可供严重缺水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节水评价参考使用;先进值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节水评价;通用值用于现有企业的日常用水管理和节水考核。  2.指标分类构建。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按照主要企业类型、生产工序类型、产品类型等可分为企业用水定额、工序用水定额、产品用水定额等。依此,形成如下钢铁行业用水定额体系:  企业用水定额体系:钢铁联合企业、铁合金冶炼企业(锰铁、硅铁、铬铁、镍铁等)、烧结/球团企业、炼焦企业、钢压延企业(热轧、冷轧、镀锌、彩涂)、铁矿企业、钢金属制品企业、铸造企业等用水定额。  工序用水定额体系:焦化、烧结/球团、炼铁(高炉、非高炉炼铁)、炼钢(转炉、电炉、精炼)、连铸(板坯、方坯、异型坯)、热轧(宽厚板、中厚板、薄板、钢筋、高速线材、棒材、型钢等)、冷轧(连轧机、可逆轧机、镀锌、镀锡、电工钢、彩涂)、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铸管等用水定额。  连铸产品用水定额体系:板坯、方坯、异型坯等用水定额;宽厚板、中厚板、薄板、钢筋、高速线材、棒材、型钢等热轧产品用水定额;冷轧板、镀锌、镀锡、电工钢、彩涂等冷轧产品用水定额。   结论和建议  本文较完整地提出了一套钢铁工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从各工序入手,建立企业、工序、产品用水定额三级指标体系。钢铁工业用水标准体系是钢铁行业节水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转化、满足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管理需求的重要支撑。  现阶段,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布了省级用水定额标准,其中钢铁部分内容可根据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节水管理需求,参考本标准体系细化,从而实现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贯彻执行,节水监管行之有效。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 20

    2019/11

            “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火热熔炉里,铸就了共和国的经济脊梁;澄天碧水间,扛起了‘环保’的责任大旗。青山绿水长存,是为宝;生态环境长优,是为钢。”这是11月14日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在京举行颁奖典礼时给宝钢股份的颁奖词。  此届中华环境奖的主题为“生态兴则文明兴”。宝钢股份等5个集体或个人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其中宝钢股份为**荣获此奖的企业;另有18个集体或个人获得中华环境奖优秀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了颁奖典礼。  中国宝武一直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打造全球钢铁业的绿色**者。宝钢股份作为中国宝武的核心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为原则,推进“三治四化”(治气、治水、治固,洁化、绿化、美化、文化),致力于实现“废气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自“十三五”以来,宝钢股份累计投入170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及工艺的全面升级改造。2018年,宝钢股份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吨钢排放量较5年前分别下降了60%、35%和20%。宝钢股份还积极打造“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工厂,绿化覆盖率达38%。  此外,宝钢股份还开展城市水源(宝山湖)的协同管理,每年向城市水库提供700万吨~800万吨水资源,为上海市东北部市民饮水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了上海市1/3废金属桶的处置利用问题;推进固废循环利用,在冶金渣开发利用领域拥有74项**,积极推动冶金渣材料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用移动供热方式探索低温余热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利用,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和成本下降,而且实现了钢厂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宝钢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安贵在领奖时表示,宝钢股份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对蓝天、碧水、净土的郑重承诺,与钢铁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道砥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钢铁贡献。  据悉,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高的社会性奖励,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表彰了192个集体或个人。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曾获第三届中华环境奖绿色东方奖,马钢股份曾获第五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武钢大冶铁矿曾获第七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  短评  美丽中国,钢铁力量!  樊三彩  宝钢股份成为第十届中华环境奖**获奖企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这不仅是对宝钢股份绿色发展、打造花园式工厂的褒奖,更是对中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绿色发展所取得进步的褒奖。这说明中国钢铁企业不仅可以甩掉过去“傻大黑粗”的帽子,还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前列。  如今,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生态文明等已成为钢企绿色发展的共识。为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钢铁行业一直在努力,用行动践行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涌现出了一批绿色工厂,树立了中国钢铁的美好形象。宝钢股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宝钢股份敢于自我革新、大刀阔斧做环保,不仅在企业内部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了一套“三治四化”的环保升级改造系统,而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与所处城市资源共享,以供水、供热、供材料等形式回馈社会,为我们探索出一条与城市和谐共生的转型发展之路。它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追逐的标杆。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钢铁工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钢企应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绿色发展浪潮中挑起大梁,不仅要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还应成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而中国宝武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企业,成为全球钢铁业的绿色**者”目标,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钢企力争**全球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雄心壮志。  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相信,我国钢企在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下推动自我升级,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勇当绿色发展先锋,将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必将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出更多钢铁贡献。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必有我钢铁力量!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